游客 2022-08-19
@arsenal berlin 布列松对于人类社会的冷眼到这个阶段已经趋于全面绝望甚至残酷,在他看来什么都无法带来拯救:政治不能,科学不能,宗教不能,爱情也不能。资本利益驱动下人性如薄冰,一碰即碎。大量机械运动的特写(电梯、公交车门、开锁等等)与人的行为并列出现,使得人物的僵硬与漠然更为突出。
游客 2022-08-19
这他妈是电影吗?一群面瘫年轻人整天走来走去自说自话不知道在干什么。没有任何表演没有任何剧情。除了蛋疼还是蛋疼。
游客 2022-08-19
纪实主义与强烈现实感的粗暴介入,让冷静的布列松也不可避免得卷入滚滚的左派浪潮中,当然导演本人的态度与观众们接受感不可同日而语,「很可能是魔鬼」的确是当时人类对于世界乱相的直观心声,叛逆的青年人与革命则是另一种毁灭世界的魔鬼,只是如今看来连叹息都泯灭了。
游客 2022-08-19
长发少年很美,背着蓝色布包。画面简洁,色调舒服,基本都是中景,只能看到下半张脸,让人感觉压抑局促,却和整体孤独忧郁感很吻合,这种表达方式很独特,波兰海报多贴切
游客 2022-08-19
一个学高等数学的人被巨大的虚无包裹,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,决定自杀。罗伯特·布列松如此严肃而又慵懒地探讨生存的意义,前半部分大段落的环境污染、残杀动物、砍伐树木、质疑信仰等有些说教,后来稍有斧正。布列松镜头下的演员是木偶式的,没有表情,没有情绪起伏,人物状态疲倦、慵懒、松弛和无意识,如此弱化表演的叙事反倒让电影打上强烈的个人化标签。生存还是毁灭,这是一个莎士比亚式的问题。在他这里并未演化成晦涩、阴暗...
Copyright © 2018-2020